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工業隨之興起。在發展過程中,各種廢水也隨之產生。環境得到了很大的破壞,空氣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其中,主要來自各科研單位實驗研究室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學實驗室的廢水,既沒有常規的排放周期,也沒有確定的排放量,且成分復雜、多變性以至很難處理。對此,實驗室廢水處理問題備受關注。
據報道,不久前召開的吉林省政協會議上,有政協委員呼吁重視實驗室污染問題。浙江省的政府委員曾透漏,某實驗室做蛋白含量分析實驗室,有害氣體不經處理即排放,使周圍居民咳嗽不止。廣西的政協委員也在提案中談到:有的實驗室有通風設備,可通風口直接對著窗外,有廢水桶,可廢水還是直接倒入下水道,解剖動物甚至在廁所里完成,實驗完了一沖了之。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提出,針對某高校的調查表明,該校16個院系中有12個院系下屬實驗室存在污染物違規排放的問題,占比75%,其中含國家危廢物28類。
實驗室廢水對環境的污染相當之大,且不同實驗室所產生的的廢水水質、水量、處理工藝也不盡相同。那么。您的實驗室廢水是如何處理的呢?
一些實驗工作人員在網上發帖說:“我們是一個低級市,沒有專門的廢水處理機構,對甲醇等廢水,環保局讓我們拉到省城處理,費用太高,現在只能偷著倒入下水道。因為所在實驗室常常把廢水直接倒入下水道,管道都被腐蝕壞了,甚至直接污染到了地下水。”
針對我國高校和高中化學實驗室所產生的的廢水,絕大部分都是需要回收處理的。據統計,各高校化學實驗中心的廢水規模大約每年幾百至幾千升,普通高中學校廢水產量大約為每年100-600升,實驗廢水以重金屬、有機廢水、廢酸、堿等為主。根據這一研究結果,在考慮我國的學校數量,僅來自學校實驗室的廢水總量已經不容樂觀,所以,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引發的環境問題已不容忽視。
隨著環保問題日益嚴重和環保意識的逐漸加深,國家相繼頒布了“水十條”,“土十條”、“大氣十條”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并將環境治理作為“十三五”的重要工作進行。針對實驗室有些廢水需要在源頭進行處理,而不能排放后再統一分析處理,或搬運到較遠的地方處理,這就會造成處理時間、人力、物力以及費用的增加。而作為環保產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實驗室廢水處理設備的前景可觀。
中環清源作為國內實驗室綜合廢水處理設備的生產廠家,多年來不斷升級工藝,努力實現各類實驗室廢水的達標排放。